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徽文 2025年06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字号:默认 超大

徽,这一字上下左右,分别由“山、水、人、文”四字组合而成。也正是这四个字,将徽的特点全部概述了进去。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安徽境内名山众多,齐云敬亭,琅琊天门。而黄山更是中国自然名山的骄傲,作为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双重遗产,牢牢占据在安徽名山顶端。

而“山”字下的“系”既代表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代表着安徽境内的三大水系:淮河长江新安江

山在上,系在下,一山一水构成了“徽”字的中轴,同样,也是徽派人文的起源。

徽州山多,耕地资源稀少,常有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的说法,在古时候并不是适合人类居住。虽然合肥有着三国时期张辽大战逍遥津的故事。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但三国时期,生活在古徽州的多是本地土著。学者们称之为刀耕火种的世外田园生活。

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古徽州由于地形的复杂,所以也成为了躲避战乱的好去处。随后的日子里,每逢封建王朝跌宕,中原地区动荡,大批的世家贵族变举家搬迁至徽州。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

可是,先进的汉文化并不能改变安徽地区农耕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局面。否则也不会出一个凤阳乞丐皇帝朱元璋。

中国古代商帮传奇,徽商,其实在明朝中叶前期并不存在。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这里的浮梁在江西景德镇,因为地处鄱阳湖畔,又紧邻着安徽的祁门县(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祁门红茶的祁门),于是便成为了中国唐朝著名的茶叶集散市场。可是这里并没徽商什么事情。虽然那时江西景德镇归属于徽州地区管辖。

安徽真正的崛起,需要感谢一个人,一个被当年明月写进《明朝那些事儿》的反派头子,大海贼,汪直。

徽派研究里,对于汪直的定义一直充满了争议。有的人说他就是个海匪,也有人说汪直是徽商文化的开创者。

汪直,安徽黄山歙县人。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招降汪直的胡宗宪,安徽人

在汪直横行东南沿海的年代里,直接垄断了中国、日本、菲律宾之间所有的贸易。同时,这也为以汪直为首的徽派集团代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没有这笔财富,徽商是万万无法与中国古代北方贸易扛把子晋商相抗衡的。可以说,是汪直为徽商集团带来了第一桶金。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当时的徽州,男子长到十三岁左右,就开始随着父辈走南闯北做生意。胡雪岩便是十三岁时候开始外出做生意的。

他们翻过崇山峻岭,沿着新安江,把长在安徽深山的药材,木材,山珍,茶叶带出去,将生意做到大江南北。徽派文化的代表人物胡适曾这样形容他们——徽骆驼

像骆驼一样,用人力抗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传奇商帮。

但是光似骆驼一样的肩挑担扛,是万万不能将生意做到如此规模的。

嗅觉敏锐的徽商意识到了水的重要性。

东西方向上,凭借着贯穿安徽的黄金水道长江,将江浙的确盛产的丝绸、盐糖运输至两湖地区,换取那里的木材与粮食。

南北方向上,利用大运河,实现南方的茶叶、丝绸与北方的金属、皮毛等商品的交换。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大运河

北方的生意,主要是和晋商一起做。

每年在安徽亳州,曹操的老家,晋商和徽商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交易。交易完成后,双方要摆七天大戏。三天徽商唱,三天晋商唱。最后一天一起唱。

晋商心里不服气,想着你后起的安徽钱庄如何能与我老字号的晋商银号相比。于是暗地里较着劲,每次摆戏台,晋商都要唱一出山西梆子“击鼓骂曹”。这个故事是真事的,用浮雕的形势刻在安徽亳州花戏楼的石台上。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明朝大戏曲家汤显祖曾有诗云: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写的便是当时徽州商业的繁华。

更有一句老话,无徽不成镇。意指,只要有城镇的地方,便有安徽人做生意。

徽菜能贵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与徽商也密不可分。虽然从今天的角度而言,徽菜重油重盐,不利于人的健康。但是徽菜依然能占据着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一席,这里不得不归功于徽商百十年来的功劳。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现如今,安徽省会合肥,已经不以徽菜为主导。老一辈人依然讲究徽菜的炖、烧。而年轻人更多喜欢口感清爽的鲁菜系。哪怕是安徽餐饮界的扛把子,老乡鸡,其菜品也是以鲁菜为主。

真正能吃到正宗徽菜的地方,依旧是皖南山区。

(闲话一句,安徽简称“皖”。皖,意为白玉无瑕,很好听的名字。而用“皖”作简称,是因为安徽古时候有一个古皖国,在今天的安徽潜山一带。)

也正是因为徽商因为水而繁荣,所以徽州人对于水有着特殊的情怀。

古徽州民居,但凡是大一点的,必定有着天井。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开天井的作用,一者是采光。二者是下雨时,将雨水汇进屋内。水,代表着财运。

天井,意味着财不外流。

这是徽商文化对于徽派建筑最显著的影响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粉墙黛瓦马头墙。

徽州男子外出务商,家中往往只留妇女儿童。为了安全起见,徽派建筑往往修建的格外高大。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这一排排马头墙也起着防盗的作用。梁上君子沿着房顶爬到这,往往会犯难,过不去了。

当然,马头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防火。

徽文化中的“山、水、人、文”

木质结构的古民居,一旦起火,便会一烧一大片。居住在房屋内的,又以妇孺为主。一旦起火,抢险困难。而马头墙高耸,能有效地减缓火灾蔓延的速度,为灭火争取时间。

古徽州,被困于群山,兴起于航运。所以,我们往往称“徽文化”为“运河文明”。

徽商为古徽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同时又刺激了徽州人文的崛起。

(山和水就写到这,明天继续人和文,待更新)

徽声音AI智能体
徽声音AI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