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徽文化的传播与表达

徽学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马树芳 字号:默认 超大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推进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厚重的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之源、坚实根基与丰厚滋养。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需要相关主体探索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数字化路径,实现徽文化的信息化、全域化、活态化、产业化。

数字化赋能徽文化的传播与表达

      加强徽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推进信息化

      建设徽文化基础资源库。搜集整理徽文化各方面资源,借数字化手段建成徽文化基础资源库。基础资源库内容包括徽州古建筑、徽派绘画、徽剧、徽菜等各类资源。收集到的资源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确保每一项资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采用高标准技术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保证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的清晰度和易用性。

      建设徽文化特色资源库。特色资源库主要对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探索,需要展示徽文化的独特性与时代性,揭示徽文化是如何适应和影响现代社会的。特色资源库收录徽派建筑、徽州雕刻、新安医学、徽州民俗等相关考古研究成果、文学研究成果等。如收录张恨水有关徽文化的作品及相关作品分析,并对其作品背景中的徽文化如徽商的经营哲学、徽州建筑的艺术风格等进行解析,为相关爱好者提供资料参考。

      搭建开放数字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平台需要支持多种语言,便于国内外用户访问和使用。平台的开放性不仅能增强用户互动体验,还可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资源库的内容和结构。另一方面,平台应提供API接口,支持第三方开发者或研究者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应用程序。

      激活徽文化数字传播新动能,推进全域化

      打造数字化传播矩阵。依托媒体融合,整合网络、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数字平台,打造“数字全媒”徽文化传播矩阵。依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徽文化传播网络,形成新型徽文化传播服务模式。该模式可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徽文化内容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拓宽徽文化的网络传播范围。如开发“文化徽州”APP,通过资讯推送、互动讨论区、在线展览、虚拟旅游、文化教育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为用户创设全面学习与体验徽文化的空间。

      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准确把握用户兴趣偏好,实现徽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徽文化内容推荐算法,实现对徽文化内容的动态调整,确保每位用户都能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徽文化信息。通过基于用户兴趣和用户行为的精准推送,提高徽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激发大众了解徽文化的兴趣,增强大众的文化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辟徽文化传播新空间。利用VR技术制作“徽州建筑”短片,使用户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徽州的建筑美学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利用AR技术制作徽文化虚拟导览,观众可在线观看徽文化遗物或艺术品,线上平台会自动叠加详细信息和解说。

      提升徽文化的现代影响力,推进活态化

      徽文化作品的数字化呈现。以文学作品、戏曲、民歌、民族舞蹈等内容为载体,利用数字化工具,创作出独具徽文化魅力的现代文艺作品,延续徽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如借助数字化手段对徽州传统文学进行重新解读与创作,利用文本分析工具挖掘文学作品深层次的文化意涵,并结合现代视觉艺术重新呈现这些作品,使之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感。

      徽文化技艺的数字化再现。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视觉表达手段,对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技术元素进行有效统一与整合,进而在现代多元互动的环境下,重新塑造并赋予古徽州人生产生活方式以新的美学意义。如结合数字化建模和3D打印技术,对古徽州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进行精确复原和创新设计,保留传统美学的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家居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使之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徽文化民俗的数字化展现。将徽州古城春节灯会、清明祭祖、端午划龙舟等徽州传统民俗内容,通过VR、AR等数字化手段在网络上重现,使人们能够沉浸式感受徽州的传统节日氛围。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等,开发具有较强互动性的徽州民俗文化内容,使用户能够深入理解徽州传统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徽州民俗节日的数字化体验中。

      提升徽文化数字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化

      利用便利和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推进徽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改变徽文化产品的生产、分发和消费方式,为徽文化的多样性和可访问性提供新的可能性,激发徽文化在现代文化生态中的活力,提升徽文化传播影响力。

      推进徽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大数字化技术开发力度,培育徽文化产业链条,引导和推动安徽本土具有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品牌信誉力的老字号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培育一批文创设计、电子游戏、动漫创作、二次元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促使徽文化渗透进影视传媒、数字内容、美术创意、节庆会展和演艺服务等多元化产业链,实现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融合。推进徽文化与旅游产业数字化融合,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包含徽文化元素的虚拟旅游体验平台,使游客即使不亲临现场,也能感受到徽文化的魅力。如开发云旅游、直播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让游客云游徽州;建设在线剧院、直播梨园等平台,将徽州传统曲艺资源纳入云旅游资源开发中;创设更多具有徽州特色、徽州风格的旅游体验场景。以徽派建筑体验游为例,游客亲身参与到徽派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感受其精妙的结构和独特的美学。

      推进徽文化产品数字化开发。数字化开发徽文化产品,能拓宽文创市场的覆盖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徽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如将徽州木雕、徽墨等传统手工艺品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数字化模型,不仅能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其实体产品,还可将这些数字模型应用于游戏、电影等数字娱乐产品中;开发以徽文化为主题的电子书、在线课程、移动应用等数字产品,将徽派建筑、徽派戏剧、徽州餐饮等徽文化元素融入网络电视剧、电影、动漫等现代传媒形式,以创新徽文化产品生态,打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徽州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视域下徽文化数字传承路径研究”〈编号:2022CX131〉研究成果,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张恨水《八十一梦》的数字化呈现路径和策略研究”〈编号:2022AH052081〉研究成果)


徽声音AI智能体
徽声音AI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