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徽商》杂志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诚信守法的职业道德、放眼世界的开放意识、崇文重教的人文素养、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近日,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发布《关于“新时代徽商精神”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新时代徽商精神的基本内涵如是总结。
《报告》调研组认为,新徽商是历史与现代的链接者,也是徽文化的传承者;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商界新传奇的创造者;重振徽商的主力军,也是为了新发展的行路者。因此,研究和提炼新时代徽商精神意义重大,“既是一种总结归纳,也能够树立起一座精神标杆;既是徽商衡量自我的标尺,也成为激励新徽商的目标和方向。”
是什么?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古徽商穷则思变、创新求变、开拓进取,铸就了“无徽不成镇”的辉煌。
新时代的徽商继承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中取得骄人成绩。
2023年3月,《徽商》封面人物、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做客人民网《1号有约》(图源:人民网)
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
古徽商奔走于崇山峻岭之间,从甘当学徒到自立商号,从果腹谋生到兼济天下,他们吃苦耐劳、拼搏进取,不畏艰难、锲而不舍。
新时代的徽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姿态, 始终充满创业人的激情,紧跟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充分展现出新徽商不屈不挠、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也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发布会现场,《徽商》人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深情回顾了比亚迪品牌的成长历程,并数度哽咽。(图源:深圳卫视)
诚信守法的职业道德
古徽商凭借诚信闯天下、赢人心,无论对待顾客还是对待同行,都严格按照契约精神办事,这是徽商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的徽商继续弘扬“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商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把诚信守法作为企业基本行为准则和立身壮大之本,光明正大搞经营、遵纪守法办企业,着力推进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3月15日,安徽省委常委会现场办公首次聚焦产业、下沉企业,首站选择奇瑞集团。(图源:安徽日报)
放眼世界的开放意识
古徽商在商路开发、商品经营、商业资本积累等诸多领域都展现了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他们善于接纳新生事物,注重以众帮众、和衷共济,依靠群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创造了商业奇迹。
新时代的徽商大力弘扬开放精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抱团取暖、携手共进,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动向、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钻研国际规则、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国际风险,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获得成功。
2023年2月份的土耳其大地震中,《徽商》封面人物、南方能源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年飞公司承建的胡努特鲁燃煤电站,历经多次强震仍平稳运转,成为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为当地民生用电、应急抢修、抗震救灾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
崇文重教的人文素养
古徽商“贾而好儒”是“崇文”的真实写照,徽商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当观时变的改革意识和超前的契约精神,都来自读书学习。
新时代的徽商传承发扬崇文好学的精神,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练好企业内功,厚植企业文化,不断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他们还特别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支持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在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12月20日,杨元庆以个人名义向母校中国科大捐赠2亿元人民币,助力基础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刘姜/摄)
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古徽商运粮输边以安邦、兴办实业以富国,在国家民族需要时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新时代徽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惠民利企、兴皖强国为己任,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坚持兴业报国、实业强国,始终心系家乡,积极宣传安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他们致富后还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思源、富而思报。
3月15日至16日,杭州市安徽商会组织开展“徽商回归”返乡考察系列行动,先后走进芜湖、合肥等地,入企业、进展馆、看平台,考察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助力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图源:杭州市安徽商会)
有何特别之处?
《徽商》杂志第190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历史时空回望,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徽商、晋商,还是承前启后的浙商、闽商等,都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商帮,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沛充裕的经济底座和文化给养。
但商帮文化如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尽管同为新时代中国商帮的优秀代表,徽商之于晋商、浙商、闽商,仍然展现出一系列木秀于林的典型特质。
从文化传承上看
徽商出身“程朱阙里”,受朱子理学影响,宗族意识浓厚,故而重儒学、拜朱熹,自觉地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
“北晋南徽”之说中的另一支代表性商帮——晋商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重信义、拜关公,勇于探索,首创钱庄、银号、票号等一系列商业新模式,汇通天下。
图为徽商“奥斯卡”十大徽商领袖、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和平亲自创作的著作《胜在有道——民营企业的管理思考与行动》(图源:安利股份)
从创新模式上看
新徽商“学而优则商”,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不谋而合。
例如,曾执教于合肥工业大学的曹仁贤将阳光电源打造成全球光伏逆变器头部品牌,把中国光伏企业仰望的国际头部品牌SMA、施耐德、西门子等甩在了身后;一心研发“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90后”创业者韩东成,创立了东超科技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打造出国内第一块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打破了国外垄断……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接受《徽商》全媒体记者采访(刘姜/摄)
科技创新的徽商与产业创新的浙商、模式创新的闽商侧重点各有不同。
浙商擅长“无中生有”,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
闽商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在服装、鞋帽传统产业上大放异彩,如晋江鞋业、南安建材、安溪茶叶、德化瓷器等。仅一个县——晋江,就产生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培育出了“安踏”“七匹狼”“劲霸”等中国轻工领域的知名品牌。
从发展轨迹上看
尽管在安徽也诞生了众多蜚声全国的本土品牌,但多年来,新徽商北上京津冀、南下珠三角、东进长三角,外延式发展更为突出。
以珠三角地区徽商群体为例,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显示,身家上千亿的富豪总共有32位,其中,身家1500亿元的吕向阳夫妇、身家1450亿元的王传福、身家1100亿元的李西廷皆是以广东为大本营的徽商。
《徽商》封面人物、融捷股份董事长吕向阳
相比之下,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浙商更接近于“墙内”“墙外”并蒂开花。
在浙江本土,鲁冠球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公司之一——万向集团,他开创的“万向模式”一度被认作中国经济崛起的标志;马云带领阿里巴巴打开了国内电商的大门;宗庆后更是用一瓶水三度问鼎中国首富。省外,亦有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复兴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等知名浙商稳执各界牛耳。
从经营哲学上看
徽商无论“走出去”,还是“留下来”,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一骑绝尘,成为行业“顶流”。安徽金寨人董经贵在无锡创办的雅迪控股,如今已经是“中国电单车之王”;安徽和县人江宝全在南京创办的金箔集团,是世界五大真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2023年12月18日在第四届1218全球招商节上,75岁高龄的徽商“奥斯卡”十大徽商领袖、《徽商》封面人物、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江宝全结合自己的企业阐述了对于“国货正当潮”的理解。(图源:1218全球招商节)
相比之下,由于浙江人普遍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欲望和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浙商的创业群体更为广阔,他们以“草根”精神著称,多样性和流动性更强,追求“市场在哪里,浙商就在哪里”的灵活性。
从家国情怀上看
徽商将创新创造与报国之行合二为一,义利兼顾。例如,美亚光电创始人田明怀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铸造优秀民族品牌”信念,研发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米色选机。不仅如此,“洄游”安徽的新徽商还通过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在皖兴业,以众帮众、兼济天下。
美亚光电董事长田明研发首台国产化色选机(图源:美亚光电)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徽商,与浙商、闽商、晋商各自美好、又百花齐放,共同构筑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局面。
《徽商》全媒体
原文刊载于《徽商》杂志第193期
文 | 胡金海、邵梦
责任编辑 | 马园园
制作 | 吕品田
审核 | 鲍小春 梁爽 戚飞